千年古柏用年輪銘刻歲月,大禹故里“石泉”文脈綿長。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踏訪四川翠云廊古蜀道時強調:“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綿陽北川古樹名木資源豐厚,共有古樹223棵,掛牌保護率100%,古樹群8個93株,占綿陽市古樹名木總量的42%。桂溪藥王谷分布全國最大的武當玉蘭古樹群,永安鎮七賢柏古樹群樹齡1300余年,榮獲“四川十大樹王”“中國最美柏樹”,北川石椅村皂莢樹入選2023年中央電視臺七夕線上活動。
強化責任鏈,健全“三級一總”制度框架。北川縣綠化委員會發揮牽頭把總作用,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護人責任鉸鏈,搭建由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林草中心等多個部門組成的縣級聯合防控平臺,將古樹保護納入村規民約保護范疇和林長制考核。嚴格專項經費保障,落實古樹保護經費30余萬元、日常養護責任費用9余萬元。在綿陽市率先完成《古樹名木保護總體規劃》,發揮“林長制+養護責任人”機制優勢,不定期深入各鄉(鎮)檢查日常養護責任人履職情況,累計下沉檢查9批次,發現并整改問題8個。
健全數據庫,探清古樹名木“身份密碼”。制定“一樹一策”保護方案,建立“古樹專家+養護責任人”聯動保護機制,根據古樹環境變化、信息變化、新增情況及時更新數據庫。委托專業技術團隊深入實地,健全古樹數據庫資料,對223株古樹分類研判,分級管護,健全“一樹一檔”,現有一級古樹37株,二級古樹25株,三級古樹161株。依托145名一線基層養護人全天候管護,保護率達100%,做到“心中有樹”。
引進樹醫生,開發古樹名木“長壽基因”。搭建古樹名木防治預警系統,“人防+技防”深度融合,針對白蟻、榿木葉甲等有害生物侵蝕,聘請古樹專業保護機構擔當“古樹醫生”,對衰弱、瀕危實施搶救復壯保護,對漩坪鄉川滇高山櫟等25株古樹開展復壯工程,完成藥王谷武當玉蘭古樹群等搶救復壯,形成體檢報告223份,實現對北川全縣古樹名木“體檢”全覆蓋。利用植保飛防精準高效、穿透力強等優勢,定期對七賢柏古樹群、武當木蘭古樹群開展“飛防”行動,飛防作業4架次,防治總面積達100畝,有效遏制防治區域蜀柏毒蛾、蚧殼蟲等爆發。
激活生態池,挖掘中華文化“綠色寶庫”。深耕“林長+”,采取“古樹名木+小微公園”創新式保護模式;依托七賢柏等古樹的歷史文化底蘊,投資30余萬元,建成“永安七賢柏”“漩坪川滇高山櫟”“白坭女貞”3處古樹小微公園。探索“黨建+古樹保護”新路徑,在小微公園內建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區、林長制由緣區、古柏故事區等區域,將林長制、生態文明貫穿游覽路線全流程;打造出“七夕文化旅游節會”“辛夷花生態旅游節”等獨具“禹羌文化”古樹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