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員動態
低碳生活,應是美好生活

近日,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理事、西華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魏春梅接受成都日報關于低碳生活的采訪,具體采訪內容如下:


記者:近年來,“零廢棄”“無痕”等可持續生活方式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可持續生活究竟意味著什么?


魏春梅:可持續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規律,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建立一種既能滿足人類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生活方式。


從實質上看,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物質生活適度,既要求物質生活以人的基本需要為出發點,以人的健康生存為目標,又要求把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嚴格控制在地球環境的可容納容量和地球資源的可承載范圍之內。二是物質消費公平,既要滿足當代人之間在消費權益上的公平性,又要滿足后代人對于資源環境的消費,不應當以損害后代人的消費權益和發展潛力為代價,確保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生活。


記者:宜居城市需要建設更多的可持續化社區,從綠色生態角度如何簡單定義這樣的社區?


魏春梅:可持續化社區又可稱為綠色社區或生態社區,這一思想萌芽源于1898年英國建筑學家艾比尼澤·霍華德所提出的觀點,他認為理想的城市應是經濟活力涌流、社會安定有序,同時也應具備令人感到舒適的自然環境,在城市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應該建設新的城市吸納人口和產業的增長。


當前,可持續化社區就是一種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資源能源節約高效、人居環境宜人、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環境文明的新型社區模式。


目前對可持續化社區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要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二是建立生態良好的人居環境;三是提倡綠色社會方式。


記者:實際上,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愿景,需要落實到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我們的城市在低碳社區的推廣上,是否依然存在問題或難點?


魏春梅:低碳社區是指對城鄉社區的住宅、社區環境、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進行改造,以達到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排放的城鄉社區。我國在低碳社區建設上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在政策上形成了較為明確的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但在低碳社區的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規劃不合理、法律法規不健全、公眾參與度低以及急需研發和缺乏適宜低碳技術等問題。


比如,低碳社區的規劃設計方面側重于社區低碳理論研究框架的構建和規劃內容,具體的政策建議與實施辦法相對欠缺。在立法方面,盡管已制定了多部與低碳社區相關的行政條款和法律法規,但一些法律條文過于籠統,原則性條款較多,有效性、可操作性不足。公眾自發參與低碳社區的管理是最有效維護社區穩定與發展的方式。目前來看,社區居民低碳觀念轉化為低碳行為的比例較低,讓他們加入到低碳社區的規劃、決策、管理中來非常重要。


低碳社區的建設主要涉及建筑節能、綠色交通、水生態系統、垃圾處理和智慧社區等技術,如果主要靠引進國外成熟的技術,而不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技術的匹配和適用程度,會存在諸多水土不服的現象。


記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劇增的生活垃圾令人擔憂。作為普通民眾,如何讓身邊的垃圾桶“瘦”下來?


魏春梅:據統計,每人每天生產1.2公斤垃圾,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如何讓身邊的垃圾桶“瘦”下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并努力做到的事情。每一個人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或販賣者,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市場,有什么樣的市場就有什么樣的企業。


通過消費者選擇使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產品,進而引導生產者設計、開發和生產環境友好產品,最終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買東西時,先想一想:我是否真正需要?原有的是否真的不可再用?我是否物盡其用?無論你是什么身份,相信你都能夠利用自身專業知識,立足崗位,在工作中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實現垃圾的減量化,成為低碳生活的引領者。每一個人不僅應該身體力行地踐行垃圾減量化行為,更應該通過自身力量宣傳垃圾減量化行為,關注和勸阻身邊隨意制造垃圾的行為,做垃圾減量化的執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


記者:“追求環?!笔?022年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之一,這其中包括哪些商業模式?


魏春梅:新時代下,消費者對于具有低碳環保理念的品牌更為青睞。2021年,有1/3的全球消費者主動減少了個人碳排放。1/4的消費者采用了碳抵消補償方案。這其中涉及的商業模式有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及翻新、再制造、副產品及產業共生、再生料替代和資源回收利用等七種模式。如一款美妝品牌推出了首支采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包裝的零廢棄睫毛膏產品,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推出了碳排放追蹤產品等。

粗长97破解版在线_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_国内高清视频一区二区_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